SSブログ

田中义成的《足利时代》 [讀書]

zulishidai001.jpg

昨天看完了日本历史学家田中义成所写的《足利时代》中译本,接下来来谈谈我的看法。

《足利时代》一书写的是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史实,作者是历史学家,讲起日本史来头头是道。书里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我看完后感到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事件名称都多的让我记不住,也许只有日本史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其中的门道。

本书并未从室町幕府的创建者足利尊氏讲起,而是从足利义满讲起,中间穿插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足利义满之后分别为足利义持、足利义教、足利义政。。。一代代室町幕府将军讲下来,事件人物多如牛毛。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日本足利时代历史的朋友不妨拿来一读。
nice!(13)  コメント(2) 
共通テーマ:

胡适的《四十自述》读后感 [讀書]

hushi001.jpg

今天终于读完了胡适的《四十自述》,下面让我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

这本书是叙述胡适先生早年的生涯历程。他以浅白易懂的文字讲述了他的前半生,胡先生一直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为此他到处劝他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并且他身体力行。虽然《四十自述》也像他的其它著作一样并没有完成,仅写到他留学美国前的一段少年时期的经历,但无疑他的《四十自述》他的“传记热”的一个小小的表现,在当时影响颇大。

首先,《四十自述》的序幕是从他母亲的订婚写起的。这是相当新颖的写法。

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则是从胡适的出生写起,以及他回到故乡徽州所受到的私塾教育生活。日后主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他的国学根基,他的白话文的训练等基本功都是在他小时候所奠定的。比如在他九岁时,一天他在四叔家玩,无意中发现桌子下一只美孚煤油板箱里的废纸堆中露出的一本破书,是一本《水浒传》残本 ,这本破书无疑是他发现的“新大陆”,从此以后,小胡适一发不可收拾,接着找亲戚借读了许多白话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看小说的一桩绝大的好处就是帮助他把文字弄通顺了,不知不觉之中得了不少白话散文的训练,在十多年后的文学革命时期使他暴得大名,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二章,从拜神到无神。胡适自述他的父亲虽不曾受过近世自然科学的洗礼,但他很受了程颐朱熹一系的理学的影响。比如他父亲做的《学为人诗》的一段是: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反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 这是他父亲接受了程朱一系格物穷理的治学态度。除了胡的父亲,胡家的女眷都深信神佛的。一次,小胡适正在温习朱子的《小学》,念到了一段司马温公的家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这段话对他幼小的心灵起过很大的影响。还有一次,他读到《资治通鉴》中记录齐梁时代人范缜的一段反对佛教的话,醍醐灌顶,使小胡适从此成为一个不信鬼神不信佛的无神论者。

第三第四章,在上海。详细叙述了小胡适一个人到上海求学的经历。分别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求学。时间差不多是1904—1909年期间。这段时间是胡适的少年求学时期。也是他的人生观逐渐成型的时期。比如1906年开办的《竞业旬报》,上面经常刊登了小胡适发表的白话文字。这几十期的《竞业旬报》给了他一个绝好的自由发表思想的机会,日后胡适说回头看看早年的这些文字,真有如同隔世之感,不过他认为其中有些思想后来成为他的重要出发点。

第五章,我怎样到外国去。自从1909年秋,中国新公学解散之后,胡适在上海过了一段荒唐堕落的日子,这也是他人生中黑暗的时期。有一次,他和一班朋友喝酒打茶围,醉酒回家的路上竟和巡捕扭打了起来,那天外面下着大雨,胡适满身是污泥,当晚被关到了巡捕房里,第二天醒来,才得知了昨晚做的荒唐事,心里十分懊悔,于是他辞去了华童公学的职务,努力温习功课,准备当年的留美赔款官费的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胡适就被录取了,开始了他的留美生活。

第六章,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1915年夏,也就是胡适留美期间,他和任叔永(鸿雋)、梅觐庄(光迪)、杨杏佛(铨)等一班年轻的学生朋友们在绮色佳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他们讨论的焦点,在于讨论中国的文言是一种半死的文字,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白话不仅可以做优美的文学,还可以做诗。在任、梅二人反对白话可做诗的情形下,胡适决定自己实地实验白话诗,后来胡适的白话诗结集就叫做《尝试集》。
大善士写于2023年10月7日下午

nice!(12)  コメント(0) 
共通テーマ:

《吉田松阴》读后感 [讀書]

aaa001.jpg

前两天读完了山口宗之著的《吉田松阴》一书,今天我来谈谈读后感。

首先我说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吉田松阴的简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关他的开办松下村塾的事迹几乎一个字也没有涉及。

本书的第一章从他的家事讲起,讲述了松阴的家庭和时代环境给他个人带来的影响。第二章讲述了他的九州、江户、东北各地的游历过程一直到佩里来航。这段时间可谓是他的人生的预备期,是他扩大眼界,也是他对日本这个国家有感性认知的时期。

第三章下田踏海。安政元年(1854年)初,佩里第二次来航之际,松阴为了更好地了解敌情,做到知已知彼,因此决定深入虎穴,和金子重之助两人一起于夜间悄悄地划木船靠近佩里的舰队,希望能由美方带上他们两人渡航到美国,这样就能亲眼见识到欧美文明的实况。但是佩里负有修好通商条约之交涉的责任,如现时违背日本国法隐匿日本青年带回美国之事一旦暴露,就会招致日本政府的不信任,以后交涉就会变得困难,因此佩里拒绝了松阴的请求,渡航美国的计划因此失败了,随之计划败露被抓,先是被关入传马町牢狱,之后关入萩城的野山狱。

第四章《讲孟余话》之背景。在野山狱,那些和松阴关在一起的狱囚们年纪都要比松阴来得要大,他们原本对人生毫无指望。奇迹的是,在松阴的感召下,定期向狱囚们轮讲《讲孟余话》。事实是,《讲孟余话》的产生的直接契机是出于为祭祀金子重之助的在天之灵,松阴为筹划建造石灯笼而进行的节食一事(金子在狱中不幸染病而亡)。松阴以身践诺的行动极大地动摇了周围十一人的怠惰之心,就这样松阴最有力的著作《讲孟余话》诞生了。

出狱之后,松阴开办了松下村塾,吸引了长州藩为数众多的各路精英人士加入,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明治维新的骨干。

后面几章主要讨论了松阴一开始并不反对幕府,毋宁说还有些尊敬幕府,之所以后来反对幕府,无疑是1858年井伊直弼没有得到朝廷的勅旨就擅自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其实松阴并不是不知天下大势,盲目排外的锁国论者,他只是希望幕府能得到朝廷的勅旨之后再行开国,因为这是一种自主性的开国,而不是受到外国列强的压力下而开国。

最后,因为井伊直弼的安政大狱,松阴受到了牵连,被抓起来了,又因为在审判期间主动供出了要谋刺间部老中的计划遂被判为死刑。在松阴生命即将终焉之际,他留有“此身即朽武藏野,大和魂留终不去”的绝句。
nice!(12)  コメント(0) 
共通テーマ:

坂野润治的《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读后感 [讀書]

xixiang001.jpg

前几天,总算读完了坂野润治先生的大作《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一书,读完后姑且写一写读后感吧。

作者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对西乡隆盛的印象很多都是刻板的且与历史事实不符的虚假印象,事实上西乡本人并非攘夷论者,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征韩论者,而西乡是一位尊王论者确是事实。

井伊直弼发动的安政大狱使得西乡隆盛登上了历史舞台,一直到西南战争西乡自杀死去为止,西乡的一生充满了起起伏伏,作者认为西乡的一生有成有败,简要地概括其一生成败为七胜八败。

而且西乡这个人也是复杂的,从一开始的“合纵连横论”,即强大藩主联合起来逼迫幕府做政治改革,到后来的二院制的构想(事实上,在1867年,西乡还曾与英国外交官萨道义谈论过国民议会的构想),到最后的萨摩、长州、土佐联合倒幕建立新政府,作者认为西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的人。

最后我说说征韩论,作者认为西乡其实不是征韩论者,而是想以一种貌似是征韩派的姿态来压制以板垣退助为首的真正的征韩派和对外强硬派。但是作者同时认为,西乡和他的手下桐野利秋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征台派,原因是1874年台湾事件发生后萨摩派出了三百多名萨摩士族前去支援。甚至当时的高层认为,如果日本和当时的清国不幸谈判破裂爆发战争,西乡可以被授予海陆军元帅的特权。也就是说,截止1873年征韩论争破裂后不久的1874年,西乡还并没有对明治新政府有揭竿而起的想法。对于朝鲜,西乡认为江华岛事件中,当时日本政府的做法有些卑劣,他认为无论如何要先礼后兵,而不是一开始就以强硬姿态对待他者。

最后作者分析了为何西乡会发动西南战争,作为后人的我们觉得西乡的行为无疑是自杀行为,因为怎么看都没有胜算的可能。可是这仅仅是我们后来人的想法,作者认为当时西乡隆盛是有着自力优胜的可能性的。总之,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的一生的丰功伟绩将永远为日本人民所怀念。
nice!(13)  コメント(0) 
共通テーマ:

河合敦的《德川幕府与御三家》 [讀書]

001.jpg

今天看完了河合敦先生所写的《德川幕府与御三家》一书。现在我来写一写我看完这本书的感想。

作者在开篇就颠覆了人们的普遍认知,也就是大家原来以为,所谓的御三家,也就是尾张、纪伊、水户三藩,如果德川幕府将军家不幸没有接班人时,这三家可以延续将军大位。可是作者却认为,这御三家是偶然幸存下来的家世,并不是后世人所认为的德川家康一开始所扶持的用于延续德川家香火的御三家。
当然,在幕府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最接近家康的血统”是将军继任的原则。于是在这御三家中,为了能继任将军,彼此之间展开了明争暗斗。
在第一章围绕至高权力的激烈斗争将军家VS御三家里,尾张义直因不满三代将军家光而想踞城谋反。纪伊赖宣是一个野心家,在暗中支持由比正雪之乱,被发觉后还装傻充愣。五代将军纲吉因推出奇葩的法令生类怜悯令而使得举世哗然,民怨四起,水户黄门德川光圀因之大加痛骂并失望至极。这些都使得我们知道御三家和将军家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和睦。
在第二章残酷无情的殊死斗争尾张家VS纪伊家里,作者认为就任幕府八代将军之位的吉宗是因为使用各种阴谋手段才搏得大位的,并且认为这是运用完美的政治工作的成果。尾张的宗春和将军吉宗因各种原因产生政治斗争。
在第三章幕末维新的明争暗斗纪伊家VS水户家里,大背景是1853年佩里来航,将家家定赢弱,纪伊家的德川家茂(南纪派)和水户家的德川庆喜(一桥派)为了将军宝座而产生或明或暗的夺位大战。这其间,大老井伊直弼对反对派实施大清洗(安政大狱)。末代将军庆喜饱受各种压力,在得到将军大位后,任用心腹水户藩藩士原市之进参与兵库开港问题的推进,从而使某些幕臣因之怨恨原市之进而将之杀害。
在第四章御三家的藩政改革里,尾张宗睦在受到天灾和歉收时所实施的高明对策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大有启迪的。他任用贤人细井平洲对农民进行道德教化,使得农民知晓忠君爱国的道理,并且任用贤达和代官制度的改革,发行藩币而试图扭转日趋恶化的藩财政等等。
纪伊茂承的彻底的改革也对我们今天在高位欲行改革大业的人深有启发和鼓舞。他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比如任用津田出和陆奥宗光实施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纪伊藩在幕末时期成为不可小视的一股强大势力。而水户光圀的仁政,烈公德川齐昭的强烈的危机意识,也使得我们对于那个年代的日本人不得不抱有莫大的敬意。

大善士写于2022年5月16日夜
nice!(12)  コメント(0) 
共通テーマ:

尹敏志的《东京蠹余录》 [讀書]

duyu001.jpg
趁着这段时间上海封城的时候,我读完了尹敏志的《东京蠹余录》。《东京蠹余录》里提及的文求堂书店、琳琅阁书店、丸善书店、青木嵩山堂、山本书店、丛文阁书店、五十岚书店、内山书店、原书房、大安社、汲古书院、弘文庄、光和书房,这些书店很多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我本人从没去过日本,所以对这些旧书店没有什么印象,但是看了作者写的这些书店的故事,使我这个爱书如命的人心生向往,很想要去日本看看这些旧书店。

尹敏志先生的文笔甚好,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到作者对这些旧书店的历史和掌故如数家珍,在他和煦从容的文笔下这些店主、书商、政客、学者、作家等人物纷纷粉墨登场,这当中穿插着重要的古书作为主线,使得人物与古书的关系相得益彰。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文求堂书店的老板田中庆太郎和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他讲了田中和郭沫若的友情,鲁迅和内山的友情,都使得我们今人无比怀念。
nice!(12)  コメント(0) 
共通テーマ:

西乡隆盛 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 [讀書]

xixiang001.jpg

今天看完了《西乡隆盛 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一书,作者是猪饲隆明。

开篇从西乡之死说起,然后又将故事拉回到了西乡的青年时期,也就是幕末动乱之世。从幕末王政复古到武力倒幕,再到戊辰战争,西乡都活跃在时代的前沿。

第二章“有司专制的成立”虽然与西乡隆盛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作为本书篇幅最长的部分,“有司专制”的建立与架空天皇的行为也成为日后西乡走向极端的关键因素。同一时期的废藩置县和派遣岩仓使节团,岩仓使节团时期使得当时的日本分为留守政府和出使派之别,留守政府则尽量和出使派保持联络,在大政方针上则尽量不做大的变动。

但是最关键的是第三章征韩论争。当时征韩论争的焦点对待朝鲜问题上,西乡认为要先礼后兵,先派遣自己为使节去朝鲜,也许他会因此被朝鲜方面所暴杀,但也因此可以有了出兵朝鲜的大义名分。而当时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则主张缓进朝鲜。也就是说并不是不进犯朝鲜,而是先将国内诸多问题解决之后再行征韩。征韩论争的结果最终使得西乡隆盛派下野了,有司专制更加稳固,西乡一派回到了鹿儿岛,这时士族叛乱此起彼伏。1877年,萨摩士族攻击鹿儿岛的政府军火药库,揭开西南战争序幕。西乡隆盛以“质问政府”为名挥军北上,并在熊本城与政府军爆发激战。每一处的战争细节都被媒体详细报道,各种新式武器在战场上频频出现。西乡率领的萨摩士族军团固然勇猛,却在举兵名义和战略上有着致命的缺陷。最后西乡隆盛败退至山城,负伤后自尽身亡。

读完本书,可以知道日本是如何从明治维新成功后,整个国家的走向以及最后是如何走向军国主义的,读者从中可以有所启发。
nice!(8)  コメント(3) 
共通テーマ:

藤井让治的江户开幕 [讀書]

jianghu001.jpg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藤井让治的江户开幕一书,想写一些自己的感言。总体感觉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本书主要是从德川家康关原之战写起,一直写到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治世为止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故事。从家康到秀忠再到家光,德川家三代将军的治国理政对于此后日本的政治,外交,文化,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书中前半部分讲了江户时代初期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事件,比较了天皇和将军以及大御所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第四章开始叙述江户时代的外交,也着重讲了江户幕府为何从初期的积极拓展朱印船贸易到之后的锁国政策的实施等一系列演变的过程。其中还花了不少篇幅叙述了禁止基督教的政策。从家光治世开始,幕府渐渐地锁国了,并且严厉镇压基督教(伴天连追放令,伴天连就是传教士的意思),只开放长崎为唯一的通商口岸,而且规模非常小,只允许当时的中国,荷兰来到长崎进行有限的贸易往来。本书还花了相当篇幅叙述了当时江户时代前期的大名酒井忠胜和池田光政是如何治国理政的,种种细节让人一窥究竟,可以说真的是以小见大了。本书的后半部分还写了锁国政策的最终完成以及岛原之乱的影响和宽永年间的大饥馑。书的最终一章则叙述了在东亚世界中日本型的华夷秩序以及日本的本国意识的抬头。可以这么说,没有德川三代的制度建设和各种外交动作,日本也不会是后来那样的日本,由此可见德川三代的统治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深远影响,当然从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一直到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历史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就像有句古话说的那样,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前面三代的励精图治,日本也许在东亚世界中还是活动在中华文明圈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国,而不是像之后那样对江户日本文化的灿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nice!(13)  コメント(2) 
共通テーマ:

天智天皇的日本,白村江之战后的律令国家与东亚 [讀書]

天智.jpg

看完了中村修也著作的天智天皇的日本,白村江之战后的律令国家与东亚一书。书中作者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原来人们是怎么看待那段历史的呢,就是齐明天皇去了九州岛筑紫地区,打算从那边派兵到一海之隔的朝鲜半岛援助当时的盟国百济国,没想到日本军队在百济国的白村江一战被唐朝新罗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失利,作者认为当时唐朝势力已经渗透到日本本国,对灭亡了的百济国和日本国实行羈糜政策。作者还认为当时天智天皇所制定的近江令是受到唐朝的压力而出台的。包括迁都大津,传统上认为是躲避唐朝新罗联军侵入飞鸟地区,而在偏远的大津会比较安全。在筑紫地区建城,也是受到唐朝的压力而制作出来用于通讯联络之用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防止唐罗联军登陆防御之用。作者其实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虽然作者的某些观点也显得有点立论缺乏史料佐助,想象显得太大胆,但是看到作者对历史的层层抽丝剥茧,读者也会觉得作者的假设很有道理。总之,这本书对于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来说显得有点新奇,也令读者有更深入的思考,原来在史料的背后也可以有各种可能性。这就是我觉得本书的魅力所在。
nice!(13)  コメント(0) 
共通テーマ:

この広告は前回の更新から一定期間経過した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更新すると自動で解除されます。